关灯
护眼
    庆历二年春

    那年二月天气出奇的好,阳光明媚,天空澄蓝。

    安王府的清园种着几棵茶树,据说是江南来的名贵品种,平日里,倒也不太起眼,但到立春之后,便有花骨朵一簇一簇蓄势待发,待到惊蛰,似乎这春雷不仅唤醒了蛰伏的虫蛇,亦唤醒了这些花骨朵。红艳的花挤在一起,都说绿叶衬红花,而这茶树,倒是绿叶点缀于花团锦簇之间。金色的阳光照在上面,好像花都活过来,走近便能听到她们的娇笑。好歹,也为这后院漆上几分生机。

    院中,赵瑾瑜在舞一把方天戟,进退自如,举重若轻。

    墙头偷偷探出个小脑袋。

    盛锦年有些艰难的爬上院墙,扑朔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看着院中少年。星目剑眉,面如冠玉,身姿挺拔,步履闲雅,一身青色锦缎长袍,俊美的脸上有些潮红。舞着方天戟更是平添十分潇洒。她看得出神,忘了来此的目的。

    赵瑾瑜挑眉,宫中的探子什么时候这般呆了。

    戟随手动,将桌子上一颗核桃挑飞出去。不偏不倚,正好打着盛锦年的额头,后者也是被打下墙去。

    赵瑾瑜拿着方天戟也翻墙出去,谁派个这么呆的探子来监视他,是手里没人了,还是看不起他赵瑾瑜。

    “你是谁,谁派你来的。”赵瑾瑜方天戟指向她的颈部,脸若冰霜,若她来意不善,他不介意就此了结其性命。只是这探子怎么是个小丫头。

    面前小丫头摸约不过十六岁年纪,着浅绿色窄袖衫襦,碧绿色罗裙,梳了流苏髻,绿色绸带在春风中飘飞,像是嫩绿的柳枝。发间还簪了一枝新开的桃花,却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小丫头脸有些婴儿肥,像是嘴里含了糖。尤其是一双眼睛,清澈干净如春水。怎么看都不像是探子,而且赵瑾瑜觉得,她很像一个人。

    盛锦年摔的七浑八素的,又被人拿武器指着,虽说是她有错在先,但不免心生委屈。“我不过想来捡风筝,安王府衰败已久,我哪知道会有人,又不是有意要偷看你。”

    “你都爬上院墙了,还不是有意偷看。”大概确定来者没有恶意,他的脸色也缓和下来,移开了方天戟。

    盛锦年涨红了脸,连忙解释:“是才做好的风筝,方才风大了些,断了线,飞进来了。我真的只是来捡风筝的。”

    盛锦年一双漂亮的眼睛看着她,无比真诚。

    “那行,你进来,找到风筝便离开。”赵瑾瑜说完便翻墙回院。

    翻墙这般熟练,莫不是小偷。也不对啊,若是小偷,那方才就被灭口了。那,难道是世子,世子不是在宫中么,怎么在安王府?哦,不对不对,听说前些时日,安亲王家世子被官家亲封了永宁郡王,应该喊一声郡王爷。

    盛锦年边翻墙边想,结果手一滑,摔下去,还好赵瑾瑜出手扶了一把,不然,她估计要以一个极其不雅的姿势着地了。

    “第一次翻这么高的墙,失手失手。”盛锦年尴尬的摸摸鼻子。

    “快些找罢。”

    周文清走在雕梁画栋的走廊间,有些感慨。安王府,他家瑾瑜,总算是回家了。只是这安王府十年来都无主人在家,家中大部分婢女家丁都被遣散,若大的安王府,未免过于凄凉些。

    穿过曲折走廊,就到赵瑾瑜的清园。刚进园便看见在看书的赵瑾瑜,再便是在找风筝的盛锦年。

    “瑾瑜,这是你新买的婢女?”周文清问。

    “来捡风筝的小丫头。”赵瑾瑜合上手中的书,看向他,问:“安王妃那边来消息了。”

    “再过几日便到汴都。还有小公子也一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