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是为……”直亲王话未说完,自己醒过神。还能为甚么,替女报仇罢了。

    八爷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舌头,嗓子发紧道:“安国夫人可是患了急症?”

    玛尔屯氏的死因,却是传旨太监无论如何不敢说的。事涉宫中隐秘,他怎么敢作死,苦笑道:“王爷何必为难奴才。”

    “八哥,不要再说了!”九爷拽住八爷,从袖口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传旨太监。见对方收了,才将八爷拉到一边,道:“八哥,让人去西山把弘旺叫回来罢。”

    八爷没有说话。

    直亲王没有说话,叹息一声道:“老八,你也别怪哥哥们不肯尽心,这事儿,没法子啊。”

    玛尔屯氏被万岁视为亲母,她的临终遗言,哪怕是有些过分的地方,只要不危害朝纲,万岁必不会违背的。何况这事儿,原就是郭络罗氏先种下苦果,也算是老八自己造的孽。当年格佛贺之死,他们本是剑指万岁。万岁,又岂会半点心结都没有。老实说,万岁居然让郭络罗氏平安活了这么多年,他都有些佩服万岁的心胸。不过如今,显然已经到时候了。

    五爷此时也道:“老八,我方才问了,说是安国夫人不肯闭眼。”

    这话一出,就算是九爷,也忍不住色变。

    八爷一拳击在墙上,不顾自己血肉模糊的手,一字一顿道:“告诉弘旺,让他立即回府,见,见他额娘,最后,一面。”

    面字一说,八爷整个人如一滩烂泥软在地上。

    见他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无助模样,直亲王等人心中一酸,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将移开视线,不去看他罢了。

    是夜,京中忠勇公府和廉亲王府都挂起了白灯笼。

    两处权贵府中都办丧事,两个身份尊贵的女人一日之间接连死去,还都是暴疾而亡,安国夫人更是死在宫中。如此的稀奇古怪怎不让人疑惑顿生?

    只是处在京城的人,都明白知道的太多反而是催命符的道理,也无人去打听。只是赶场一样换了素衣,将车马也收拾一番,上门来送白礼。

    郭络罗氏是亲王妃,玛尔屯氏是天子养母,一品国夫人。上门来祭拜的少有身份辈分能超过她们的。一时之间,放眼望去,人人戴孝,户户素白。随着宫中圣旨传出,天子要破例为安国夫人守孝三日后,堵在内城大街的车马更是把京城都染成了白色。

    苏景站在皇宫高处,遥望这一片苍茫,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切可笑之极。

    这些人,到底有几个是真心为郭络罗氏和玛尔屯氏之死而哀痛的?

    那些流的泪,果真的是咸的么,流到嘴里,会不会有些人的是辣的?

    他也不知道为何自己会突然想到这么奇怪的事情,或许是这几天睡的太少罢?

    苏景折身,不想再看刺目的白,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往下走,到转弯处时,余光看到了永和宫高高翘起的屋檐。他默不作声,转了个方向。

    到了宫门前,他停下脚步,没有进去,“吉贵妃如何了?”

    魏珠弓着身子道:“吉贵主儿还是不肯吃东西,只喊着要求见万岁。乌兰姑姑每日让人看着给贵主儿喂几碗参汤。”

    “见朕,见朕说甚么?太,祖太皇太后?”苏景冷笑。

    想到知道玛尔屯氏死了后吉贵妃那张面无人色的脸,那时说的话,苏景就更想笑。

    一时糊涂,只是想出一口恶气,看在太,祖太皇太后的份上……

    老调重弹,这些年,博尔济吉特氏在他面前说过多少回这样的话怕是自己都记不清了罢。

    真是好笑啊,他明明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重情的人,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出生时就开始演戏,演知恩图报的侄子,演怜惜弟妹的兄长,演孝顺不争的儿孙,演胸怀天下的天子……甚至情爱,他都能演,演着演着,别人都把他演出来的当成真的。

    所以海霍娜敢背叛他,所以八爷等人能重新为他所用,所以玛尔屯氏敢在宫里对宗室动手,所以博尔济吉特氏要对宠冠后宫的纳喇绛雪动手,所以汉臣们看在将有一个汉族血统的皇子可能登上皇位的情况下,越发对朝廷忠心起来。

    他的戏没有白演,只是演出的效果有好有坏罢了。

    但戏演多了,有时候他自己都分不清是真情还是假意。

    就像此事此时,他对吉贵妃这个从头到尾没动过心的罪魁祸首,竟也有些下不了手。他闭了闭眼,眼前又出现孝宪皇后苍老的面容。

    罢了,毕竟还有蒙古,杀了一个博尔济吉特氏,终归还要再进来一个博尔济吉特氏,否则他如何让权力渐渐消失的蒙古藩王们相信他不会对蒙古贵族举起屠刀?

    能兵不血刃,还是和平演变更好……

    苏景睁开眼道:“告诉内务府,不要克扣永和宫的供给。”

    魏珠心道,只要贵妃一日是贵妃,谁敢克扣呢?内务府那帮踩低拜高的孙子,早就被您收拾怕了。

    走了几步,苏景又想起来一个人——魏佳氏。

    对于魏佳氏,苏景就没那么多怜悯和顾虑了。他不确定魏佳氏是不是曾经历史上的令妃。但他对这个内务府洗脚婢女出身,最终却能登上皇贵妃之位的女人没有半点好感。包衣自然有可用之人,然而只想靠送女入宫来博得青云之路的包衣,却不能重用。

    何况包衣执掌内务府,一旦与后宫牵连过密,只怕后患重重。这一点,只看历史上乾隆朝时乾隆的子嗣就知道了。乾隆后宫的女人,何其之多,然而子嗣比之的康熙,却稀少许多。乾隆活到八十几岁,可见体魄健壮,为何偏偏子嗣如此稀少,便是后宫倾轧,高位皆是包衣出身所造成的恶果。

    后宫吃用,宫女,都自内务府而出,一家有女得宠,互相联姻的内务府必然互为助力,勾连相交。

    难道要让这些包衣把控内务府子嗣不成?

    纵然这一世自己也有一个包衣出身的生母,甚至德妃也是包衣出身,经由魏佳氏之事的提醒,苏景已恍然醒悟,内务府除了要严查贪腐外,与后宫,也当切割开了。否则贪腐差的越严,这些没办法得到好处的包衣越会绞尽脑汁要操纵后宫。

    三日后,除令人将魏佳氏赐死,苏景还下了一道圣旨——凡有包衣女子得幸,其家族俱迁出内务府上三旗,入下五旗,家族男子,可科举,亦可入天狐军。

    这道圣旨的意思很简单,要让女儿入后宫博富贵,家族就不能再在内务府谋好处。当然也不光光是剥夺,你要荣光要如何,女儿服侍天子之后,也给你一个机会,让家里的男人努力凭真本事去争罢。

    此圣旨一出,内务府一片哀鸿,魏佳氏之父魏青泰在同僚排挤下,不过半月就郁郁而终,在历史上曾经煊赫一时的魏家就此烟消云散。这道圣旨的深远影响不仅于此,大清立足数百年,后来替大清开疆拓土的多位名将皆出自原本包衣世家。后世曾有史学家笑称——此乃‘上进旨’。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发在番外二的,但是出现一个待高审,我……没有办法重新编辑,只能重开一章了,对不起大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