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章

    朝廷的嘉奖令很快便下达了,今上所为少年天子,却早早的崭露头角,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谋略与眼界。皇帝从内孥之中拨出十万两银子来犒赏辽沈城中的蒙古降夷,算是表现出了对袁应泰怀柔蒙古人政策最大的支持。

    与十万两银子相比,随之而来的有关皇帝的警告,袁应泰竟是一丝一毫也不放在心上:

    “北虏毕竟是夷狄,不可以常理度之,用之察之提防之,切记!切记!”

    袁应泰唤来仆人唐世明,说道:“将朝廷犒赏的十万两银子立即拨给沈阳、辽阳城内的蒙古降夷,好叫他们知道,只要肯替朝廷卖命,银钱就少不了他们的!好叫他们在今年春天收复抚顺的战役之中,再立新功!”

    唐世明接过袁应泰递来的提银调令,欢喜的去了。

    袁应泰唤来自己的两个心腹将军朱万良与李秉诚,此二人有没有打仗的本事袁应泰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辽东多入牛毛的将领之中,他二人算得上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辈了。也正是因此,袁应泰对两人高看一眼,视为心腹。

    袁应泰对他二人讲道:“朝廷的犒赏下来了,足足有十万两银子!可以看出,三岔儿之捷,非但对于本官,就是对朝廷,对皇上也是一场甘露啊。”袁应泰有些振奋,他飞快的说道:“朝廷的封赏无异将大大提振军心士气,这十分有利于咱们数月之后对抚顺城的战役!现在咱们重新夺取了三岔儿堡,等于截断了抚顺城叛军以北、以西的支援,这一点相当重要。本官以辽东经略的身份命令你二人,即刻训练士卒,制定战策,本官决定在今年的三四月份,择机光复抚顺城。”

    闻言,朱万良与李秉诚连忙拜倒道:“一切全凭经略运筹帷幄!”

    ……

    天启元年二月,军都山训练场。

    军都山位于大明京师北部,是燕山山脉中最重要的一个山脉,它位于燕山山脉与太行山脉的结合部位。军都山以东是为长城古北口要塞,是防备北虏南侵的极为重要的一个要塞。军都山以西,靠近太行山的位置,是为居庸关,更是天下闻名的要塞。

    可以说路过京畿地区的万里长城主要就是建立在军都山上,军都山脉东西延申一百多公里,南北也有数十公里,西起关沟、东到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县内,北接冀北中部山地,南临北京小平原。由于军都山战略位置突出,历来被中原王朝建设为防备或者反攻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军事基地。

    天启皇帝投资五十万两,在军都山某地建设了一处训练场,专供新军训练。

    新式军队是皇帝全部施政纲领中最野心勃勃也最别出心裁地一项,皇帝对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做为后世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什么叫“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了。所以即位之初,他便将兵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一人手中。

    新式军队需要新的兵员,不要半农半兵的卫所军户,也不要九边的老兵油子,更不要京营中的市井流氓!皇帝决心将新式军队打造成一支职业化部队,除了打仗、攻城略地之外,什么也不用做的军队。他完全摒弃了太祖皇帝“养百万兵,不废百姓一粒米粮”的“耕战”国策。太祖皇帝让军队不误农时,参加耕作,生产粮米,自给自足,固然可以减轻朝廷养兵的财政负担,可是半农半兵的军队的战斗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一支职业化的部队!

    职业化军人,这便是新式军队的第一个“新”字。

    为了能够找到合格的兵员,皇帝像当年的戚继光一样,挑挑拣拣,皇帝比戚继光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皇帝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兵员,而戚继光只能在浙江募兵。

    大明朝堪称善战的兵员无外乎四种:一者,九边之民;二者,京营士卒;三者,川西之民;四者,义务之民。

    九边之地汉胡杂居,民风剽悍;京营士卒乃是从内地诸省征调而来的精锐,虽然现在其质量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兵员的来源;川西之地民族众多,其俗尚巫蛊,其地多险峰、瘴气,故生民多顽强不畏死;而义务兵则是当年戚家军的主力兵员,义务之地穷山恶水,民风悍勇,质朴顽强,最重要的一点,是戚少保前人栽树,义务当地已经有了相当浓郁的从军文化。皇帝从川西跟义务募兵的诏令已经下达,分别募集川兵8000人,义务兵3000人。皇帝给出的待遇很高,乃至是九边士卒饷银的两倍还多。川西跟义务在大明朝可是穷的掉渣的地方,既然朝廷肯给银子,想来募集足够优良的兵员自是不再话下。

    但现如今军都山训练场新军的兵员来源主要还是从御马监勇士营、四卫营,巡警京师的羽林卫、金吾卫等十九卫以及京营之中选拔的精干之士,共计23000人,这两万多人全部是职业士兵,并且都是战斗人员,没有后勤官兵。

    军都山训练场除了这两万三千人之外,还有2000名泰西人以及1500名蒙古人,泰西人是广东巡抚招募来的,他们的饷银待遇是最高的,是普通士卒的二三十倍,蒙古人则是陕西三边总督杨鹤招募而来,统统是归化之后的蒙古人,饷银待遇是普通士卒的十多倍。

    训练场的训练规则很简单:让泰西人训练新军如何操持枪炮;让蒙古人训练新军如何骑射!

    除了兵源之“新”外,新军的体制也迥异与大明朝其余军队。

    新军实

    行的是军师营制,军都山新军的总团练使是李如柏,被皇帝授予“大将军”衔,两个副团练使何可纲、张世泽被皇帝分别授予了“虎贲将军”和“骠骑将军”衔,此三人之下,划分步骑师、枪炮师以及外籍兵团三个军事单位,分别又设步骑总兵官、枪炮总兵官与外师总兵官三个职位。步骑师以下有三个营,分别是兵车营(重步兵)、弓骑营(轻骑兵)、重骑营(重骑兵)。其中弓骑营供给一千五百人,全部由归化来的蒙古骑兵充任。枪炮师下辖两个营,分别是神机营与炮营,每营的长官设为参将。

    另外就是2000名泰西人组建成的外籍兵团,这些人都是活跃于南海的泰西海盗,皆是些亡命之徒,桀骜不驯的厉害,暂时只能让他们充当枪炮教官,还无法有效的训练他们,让他们成为独立的军事单位。因为泰西人之间互相不对付,很难将他们编到同一支队伍当中去。譬如西班牙人跟葡萄牙人就不对付,葡萄牙人跟荷兰人就更不对付了。要知道现在的世界,这三个国家可是正在争夺海洋霸权,能尿到一个壶里去真的很难,若非有明军监管着,又有朝廷发下来的丰厚饷银,恐怕这帮泰西人早就自相残杀起来了。

    所有种种不便,但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泰西人在枪炮之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些人大都从西欧一路烧杀抢掠来到了中国南海,一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就如同当年能够跑到中国东南沿海为祸的日本浪人都是精锐一样——没死在海上跟自己人手里,就足以证明他们的优秀!

    训练这样一支规模接近三万人的部队,无论是何可纲还是初出茅庐的张世泽都不足以胜任,唯有李如柏有这个才干。当年在辽东,他毕竟是统帅过四五万人马的大将。

    今天,就在李如柏纵马巡视校场的时候,一名锦衣卫突然跑了过来,直愣愣地说道:“大将军李如柏,有贵人临门,速去接见!”话音落下,锦衣卫从怀里摸出一枚金令丢给了马上的李如柏。李如柏接过金令瞧了两眼之后,面色大变。

    他慌忙滚下马背,朝那个锦衣卫拱手笑道:“来人何在?”

    锦衣卫道:“军营门外。”

    李如柏点了点头,从怀中摸出十两纹银递给锦衣卫道:“还请天使引路。”

    锦衣卫接过手中的银子掂量了两下,笑道:“大将军果真人杰也,下官许显纯,早就仰慕将军的风采了。”

    李如柏面色一喜,叫道:“原来是许大人,失敬失敬。”话音落下,他又灰头土脸的讲道:“许大人口中的贵人可是君父?好端端的君父为何来此?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这儿可啥准备也没有啊。”

    许显纯笑道:“既是微服私访,就是不愿声张,大将军还是悄悄跟某去接驾吧,不必做任何准备,也不可做任何准备!”

    闻言,李如柏面色一正,忙道:“是。”

    按新军之制,师一级的作战单位的长官就是“总兵官”,总兵官最低也是三品官,最高甚至可以达到一品的高度,而李如柏的“大将军”衔乃是军一级作战单位长官的封号,显然不知道比总兵官高了多少品,而许显纯只不过是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可在对待许显纯一事之上,李如柏却是将姿态放得低低的,好似外地的流官得到了位高权重的京官的接见似的,将横刀立马大将军的威风一朝扫地!

    当李如柏着急忙慌的跑到军营之外,果然瞧见一辆马车,令李如柏惊讶的是除了这辆马车之外,皇上竟然没有带来任何的护卫!一身马夫装扮的魏忠贤见到李如柏之后,朝马车内讲了两句,然后,李如柏便瞧见皇帝从马车内走下来,见状,李如柏慌忙冲过去,伺候着皇帝走下马车。

    皇帝一手握着泰西人朝贡的燧发枪,一手拎着绣春刀,身上穿的也是一身的蓝色的皮牟服,这种服饰是仅次于冕服的尊贵衣服,只有皇家可以穿戴。相较于宽大的冕服,皮牟服更加简便,利于行动,当年成祖皇帝就最喜欢穿着这种衣服行军打仗。

    皇帝见了李如柏后笑道:“冒昧前来,没有妨碍到将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