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皇帝决定召见骆思恭,一来向他询问一下袁应泰的事,二来也是想着敲打敲打他,让他明白那头炕冷,那头炕热。可以说皇帝对近日来骆思恭的阴奉阳违十分不满,但皇帝又不能立即问罪于他,对于骆思恭,皇帝还是很认可他的才干的。无论是作为天子鹰犬,帮助皇帝整治文臣,还是在战场上搜集情报,骆思恭都很有一套。

    皇帝并没有在乾清宫召见骆思恭,因为皇帝要试枪,所以命人在御花园安置了一些靶子,召见骆思恭的场地也就设在了御花园。作为皇帝后宫,这里外臣是严禁入内的,但像骆思恭这种爪牙,准许他们入内却是一种恩宠的表现。

    皇帝拎着泰西人进贡的那根燧发枪,往枪管里放了弹丸,火药后,皇帝抬枪瞄准了二十步外的草人标靶,一枪过去,将草人后头的花草树木打爆了少许,而草人完好无损。

    皇帝摇了摇头,这会儿的枪械是没有准星的,因此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三点一线”技术,皇帝也没有吩咐工匠们制造准星,到并非皇帝不想,而是准星虽小,却是个极为复杂的技术。

    所谓的“三点一线”,就是说假设枪是直的,枪上的两点就构成了一条直线,假设子弹是按直线运行,那么它就会打在枪的直线的延长线上。

    但这个还仅仅是几何原理,实际操作起来又有不同:子弹由于重力的原因,出膛后是走抛物线的,不过准星事先经过了校准,估计了这个抛物线的误差补偿量。所以严格说,瞄准的时候,枪口是对准目标上方某个位置的。只不过在准星看到是对着目标而已。

    所以,想要制造出这个“准星”,就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这个误差,而别说大明朝了,即便是站在数学最前沿欧洲人现如今也没有能力计算出这个误差来。

    “命中率好低啊,兴许勤加练习能够提升一点儿命中率,但总的来说还是命中率低下。”皇帝摇了摇头,燧发枪虽然比之前的火绳枪先进了一个时代,可在他这个后世人眼里仍旧落后的可怜。

    盯着手里的燧发枪,皇帝不禁意*yín起了自己有朝一日攀登科技树,研发出了马克沁、捷克式、小钢炮等工业革命时代的轻重武器,假如大明朝的军队扛着这些铁家伙奔赴边关,那场面可就爽啦,管他多少铁骑冲锋过来,自己这边几梭子过去,保准他统统报销。

    “皇上,骆指挥使来了。”

    魏忠贤说道。

    皇帝点点头,“让他来。”

    皇帝放下手中的枪,坐下来手捧暖炉,做出一副专心致志观赏御花园雪景的样子。

    骆思恭走了进来,跪倒在皇帝身旁。

    皇帝亲切的笑了笑,却绝口不提让他平身的话来。

    “太如(骆养性的字)在辽东还是适应吗?”皇帝冷不丁的问道。

    骆思恭忙道:“小儿皮糙肉厚,丝毫不惧辽东的严寒,加上又是为皇上效劳,更感精神振奋,那有不适应的道理?”

    皇帝笑道:“也真是苦了他了。辽东那鬼地方,可不似京师的花花世界。想来辽地的小娘太如也瞧不上眼。”

    骆思恭诚惶诚恐,道:“小儿为皇上效命,一丝一毫也不敢懈怠,绝不会贪恋女色,而荒废了皇上交代的任务。”

    皇帝笑道:“可是这么久了,他为何一点儿有用的情报也没有传递过来?”顿了顿,皇帝又道:“监视山西的走私商,顺带监视田弘遇,责任重大啊。太如这些年晃荡在京师的确缺乏历练。”

    骆思恭忙道:“臣等会严加管束,大加斥责,还请皇上再给他点时间,让他将功赎罪。”

    皇帝摆摆手,大笑道:“你误会了,太如何罪之有?说来说去,还是朕对他不住,让他替朕背负了杀害王安的骂名,还受了一个来月的牢狱之灾嘞。”

    骆思恭道:“这些都是小儿的本分,亦是小儿的福分。”

    皇帝话锋一转,又道:“再给他点儿时间?”

    骆思恭一愣,忙道:“臣作保!小儿定会痛改前非,为王事殚精竭虑。”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嘴上却说道:“其实朕跟太如是啥关系?即便他在辽东什么成绩也没干出来,朕难不成还会责备他吗?”

    骆思恭俯首帖耳,静静的听着皇帝骗人的鬼话,没有搭腔。

    皇帝承诺道:“你年纪也大了,朕实在不忍心看到你一把年纪了还在为王事奔波劳碌。这么着吧,只要这次太如在辽东干出成绩,朕就让他顶替你的位子!你放心,朕绝不会亏待你们家的。”

    闻言,骆思恭大喜,连忙叩首谢恩。干特务这一行的最怕什么?当然是害怕有朝一日圣眷衰竭,而自己又朝中无人。干特务的肯定没少得罪人,假如真的到了那一天,他骆思恭乃至整个骆家都会被政敌们连根拔起,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但是今天,皇帝给骆思恭吃了一颗定心丸。

    假如骆养性继任了锦衣卫指挥使一职,那么日后即便是骆思恭退居二线,也能确保他们骆家仍旧荣华富贵,风光无限。

    但同时骆思恭也暗自警惕,这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蜜枣吃,皇帝这么卖力的笼络自己,必有所求!

    果然,皇帝又开口了。

    “现在你可以向朕交待哕鸾宫灾的内幕了吧?”

    骆思恭面色微变,他战战兢兢的给皇帝磕了三记响头,哭嚷道:“臣死罪!臣死罪!”

    皇帝不置可否,他摩擦着手

    中的暖炉,静静的听着。

    骆思恭准备和盘托出了,因为既然皇帝都已经知道“汪文言”的存在了,那么事情的真相,恐怕皇帝早已经掌握了七七八八。但皇帝仍旧没有朝骆思恭下手,为得可能就是给骆思恭一个坦白从宽的机会,一个从轻发落的机会。

    骆思恭哭嚷道:“臣也是一时糊涂,误听了他们的鬼话。”顿了顿,骆思恭开始将哕鸾宫灾台前幕后的事一一道来:“吏部的赵*南星赵大人曾经来过臣的府邸,与臣面谈。赵大人蛊惑臣说:西李娘娘贼心不死,阴谋挟持皇上。只要西李一日不除,便有死灰复燃的那一天,届时整个大明国都会被一介妇人祸乱,国将不国。臣一时糊涂,听信了他的话,觉得定然不可让西李娘娘牝鸡司晨,祸乱朝纲。鬼使神差之下,便与赵大人约定,抽调走护卫哕鸾宫的侍卫,放赵大人雇佣的死士进宫,焚烧了哕鸾宫。”

    “事后,赵大人以此相要挟,臣不得不从,便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将几个知情的宫女太监杀掉,如此以来,就死无对证。”

    皇帝点点头,这的确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故事。但是皇帝并不认为骆思恭交代的是百分百的实情。譬如皇帝打死也不相信,仅凭赵*南星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忽悠得了骆思恭这只老狐狸。这其中肯定有更为复杂的利益交换。

    但是骆思恭说得也没错,哕鸾宫灾的确需要内朝外朝两方面配合才能作到。

    皇帝冷冷的问道:“你当真听信了他的鬼话?觉得移宫之后的西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骆思恭痛哭流涕,连连磕头道:“臣糊涂啊,臣也是鬼迷心窍。等事后才察觉出这其实都是赵*南星的诡计啊。”

    皇帝说道:“你察觉出什么来了?”

    骆思恭忙道:“西李娘娘是被赵*南星他们联合起来击败的,若无他们,西李娘娘也不会搬离乾清宫。可是击败西李之后,皇上并没有对赵*南星他们大加封赏。赵*南星他们现如今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多半还是先帝爷安排、恩赐的。也就是说在【移宫案】中,赵*南星及其党羽,卖了很大力气,却自觉没有攫取更多的恩赏,所以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