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60.伟大的自然规律:吸引力法则

        不论天晴下雨,太阳每天都在东升西落;不论花草树木,种子的孕育都要经历开花结果;不论肤色地域,人的成长都会有生、老、病、死……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自然规律,人类通过一代一代地研究才总结出这些规律,让后人来学习和利用,以便自己的生活更加自如。

        但是,还有很多的同样恒定的法则我们并不了解,它每天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正在发生的一切事情,可我们却浑然不觉,吸引力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贝多芬的音乐中、达·芬奇的画作中、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的哲学思考中,都有吸引力法则的身影;在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等的古老宗教里面,吸引力法则也以不同的文字和故事出现;甚至在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经文中,也有关于它的记载。

        吸引力法则在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它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而在有记载的历史里,以及现在、今后和遥远的未来里,它都会一直存在,并且发挥作用。

        你心里最关注什么,什么就更容易来到你的生活中。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是遵循这一法则的。可能你会想:这世上的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拥有健康、财富及充实的生活,但为什么真正实现的却没有几个?

        的确如此,很多人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在努力地行动,但却一再受挫。难道,吸引力法则有时候也会失效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真的专注于某事,那它发生的概率一定会大大提高。而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过上他们“希望”的美好生活,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是专注于拥有这些事物,而是专注于没有这些事物上。

        有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精明能干,生意越做越大,拥有世上最大的店铺。可他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快乐起来。看着儿子整天愁眉不展的样子,他十分心疼,于是不惜重金寻找让儿子快乐的办法。商人的奴仆建议他让儿子去很远的地方寻找一位全世界最智慧的人,或许能学到快乐的秘密。

        商人同意了,他给儿子准备好行囊后,就让这个一直被苦闷折磨的少年出发了。少年穿越沙漠,跋涉了40天,终于来到一座盖在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是智者住的地方。

        和很多人猜想的一样,这位少年也以为自己将见到一个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修道高人,可当他踏进城堡的大厅时,发现里面闹哄哄的,人们进进出出,还有人坐在角落里聊天。智者正在和周围的人闲谈,似乎没有时间搭理这位少年。

        少年想了一下,默默地站在角落里耐心等待。两个小时后,智者终于走到他面前。“我不快乐,而且也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快乐。”少年低声说。

        “哦,是这样。可是我现在没有时间给你解释快乐的秘密,你还是在我这里四处逛逛,两个小时后我们再谈吧。”智者对少年说,“在这段时间里,我要让你做一件事情。”智者说着,给了少年一个汤勺,上面放上了两滴油。“当你出去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油流出来。”

        “嗯。”少年答应了,他走出了大厅,围着城堡的四周绕了一圈。虽然周围的风景不错,但少年的眼睛丝毫不敢离开那两滴油。两个小时以后,他回大厅找到了智者,将那个汤勺“完璧归赵”。

        “很好。现在我来问你,你出去逛的时候,看见餐厅上挂着的那副壁画了吗?你有没有很细心地看我精心布置的花园?有没有注意到图书馆里有一张漂亮的羊皮纸?”

        “没有,你让我注意汤勺里的油,所以我什么也没看到。”少年低沉地回答。

        “那你再回去欣赏一下这座城堡吧!”智者说,“你应该多了解这房子的布局,才能更相信他的主人。”

        听智者这么一说,少年放松了心情,开始认真地探索这座城堡。他仔细看了天花板,欣赏了壁画,也看过了花园。他发现,这里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等到再回到智者的身边时,他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话语间充满了羡慕和钦佩之情。

        “很好。这就是你想知道的快乐的秘诀。”智者说,“当你把焦点放在汤勺里的油时,你就看不到周围美好的事物。可是,当你把心灵的焦点放在周围的景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事物。快乐也是如此,当你关注在一些能够让你高兴的事情时,你就不会觉得难过,相反地,你就会一直苦闷下去。”

        少年平时感到不快乐,就是因为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像汤勺中的两滴油一样让他感到有负担的事情上面,按照吸引力法则来说,他关注的重点是“不快乐”,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快乐”聚集在他的身边。

        不快乐的少年只是人群中的一个代表,很多人的不如意、不快乐、不幸运、不富有,往往都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耿耿于怀的就是那些不好的东西。

        诚如智者所传达的那样,你最关注的事情总是会在你的生活中体现。吸引力的法则,不会因为你是王子还是贫民、是智者还是凡人而改变。

        161.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童话中,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结尾: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读者可以尽情去填补句尾的省略部分。可能你想的是王子带着公主坐上豪华游轮,开始周游世界;而你的朋友可能想象他们在城堡中和亲友们相亲相爱、举办宴会,并且有三两个可爱的孩子承欢膝下;还有人可能想象王子和公主放弃了宫廷的生活,归隐到深山之中,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普通生活,但也得到了世上难得的幸福……总之,每个人都可以给这个开放式的结果写上好几部续集。而续集中的内容,其实就是每个人对幸福的向往、定义。

        想象中的幸福生活,能带给我们愉悦的感觉。如果你是一个想象力足够丰富的人,你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被幸福包围的美好。当然,如果你想象的是王子和公主遭遇了更多的坎坷,丑恶的巫婆再次玩弄伎俩从中作梗,你的感觉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你的情绪总是受自己的选择的影响,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有趣的是,以美好结局结尾的童话大王安徒生本人的经历正可以证明这个秘密法则。

        1835年,30岁的安徒生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达的花儿》四篇童话。在这些童话中,我们能看到安徒生前30年的人生经历,他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总有他童年时的不幸、贫困的影子,但他最后都给了他们相对来说最美好的结局,这样的创造有点像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弥补缺憾。

        “我要为了下一代而创作”,这是安徒生写给女友的信中的告白,其实,他也是在为自己而创作。生活中的安徒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所向往的美好的爱情、完满的家庭等,都通过他笔下的故事得以实现了。可以说,安徒生本人是一个活在现实与童话之间的人物,他生命中大部分美好的经历,都是在他的童话创作中得到体验的。

        从30岁起,每一个圣诞节安徒生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如此持续了43年,直到他生命结束。“丑小鸭”、“锡兵”、“野天鹅”、“夜莺”……他笔下的每一个形象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

        《幸运的贝儿》是安徒生晚年的作品,其中颇具自传色彩。贝儿一生追求至美的艺术境界,在观众们向他欢呼、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成功时刻,贝儿“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安徒生几乎是体验了一次带着荣誉和鲜花离开人世的满足,这件事情后来也真的在他身上发生了——70岁时,安徒生因肝癌病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哲学家描述生命时,认为它与生俱来就有两种特性,即神性和物性。生命的乐音发自两者共同和谐地弹奏,而生命的妙音则发端于生命的自足中。如果能做到和谐、自足,人生就会充满乐趣。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是不和谐、不满足的,外在有很多的苦难我们无法消解,但内在的世界中我们有绝对的权利选择快乐,就像安徒生选择在创作中抒发自己改变世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一样。快不快乐,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决定的。

        有一位银行家,在51岁的时候财富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到52岁的时候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且背上了一大堆债务。面临巨大的打击,他没有颓废也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决定要东山再起。不久,他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当他还清最后300个债务人的欠款后,这位金融家实现了他的承诺。有人问他的第二笔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回答说:

        “这很简单,因为我从来没有改变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个性,就是积极乐观。从我早期谋生开始,我就认为要以充满希望的一面来看待万事万物,从来不要在阴影的笼罩下生活。我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相信,实际的情况比一般人设想和尖刻批评的情况要好得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财富,只要去工作就一定会发现财富、获得财富。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记住总是要看到事物阳光灿烂的一面。这个世界应该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们懂得保持快乐是他们的责任,懂得开开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也是他们的责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美妙多了。每天都快乐地生活,也是让别人幸福的最好保证。”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快乐开心的人在我们的记忆里会留存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更愿意留下快乐的而不是悲伤的记忆。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勇敢且愉快的人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柔和的亲切感。

        快乐的秘诀,似乎藏在一种完美的平衡里。既不轻言放弃,又能真正坚持,善于在细微之处学会感悟,又不沉湎于过度的喜悦。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顺其自然地享受快乐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这一切由你自己的想法来决定。

        162.越不愿发生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感觉自己天生幸运的人总是很少,而感觉自己天生倒霉、处处受到命运嘲弄的人却总是大多数。

        有一样东西放在衣兜里,如果我去左边的衣兜拿,那么它肯定是在右边的衣兜里的。我从来没有一次成功过,这是个“奇迹”。

        每天我去食堂之前,都祈祷今天不要有芹菜、洋葱、茄子之类的东西,但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一定会有这些东西中的某一种和我最喜欢吃的菜拌在一起。

        老师开始叫学号回答问题了,我祈祷“千万不要叫到49号”,但结果一定会是49号……

        像这样的倒霉事情,你生活中一定也发生过。

        难道,真的有一种神意让我们总是会失去最在意的东西吗?是什么在捉弄我们,总是让我们最不愿意出现的情况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的感觉,一种害怕失去的感觉。根据秘密法则,你越害怕失去的东西,越容易失去。

        有一个新娘即将出嫁,临行前妈妈把她拉到身边对她说:“你要嫁人了,将来就是一家之主,我有一句话要送给你,以防婚姻不幸,孤苦无依。”

        新娘跪下来,听到这样一句:“你要学会为自己攒下私房钱。”原来,妈妈担心女儿到了婆家,身上会没有什么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财,于是提醒她一定要学会攒私房钱,以防被抛弃。

        女儿果然按照妈妈的话做了,平时长辈给她和丈夫的赏钱她都自己悄悄留着,家里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她从来不让丈夫知道。有时候她甚至偷偷挪用丈夫钱包里的零钱,两三年下来也攒了不少的私房钱了。

        但纸包不住火,新娘子的这些行为都被精明的婆婆看在眼里了。有一天,婆婆决定告诉儿子这个事情。“你的新娘子我看是不能要的。”“为什么?她哪里做得不好?”

        “她其他都好,就是对我们这个家不忠诚。你看看她的箱子里都放着什么就明白了。”婆婆领着儿子打开新娘子自己的衣箱,里面满满一箱子的零钱。儿子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新娘子对自己这么不坦诚,于是就将她送回了娘家。

        回到家里,新娘子的妈妈还得意地说:“我说得没有错吧!”

        妈妈害怕女儿被抛弃,想到的办法不是怎样让女儿去爱自己的家人,却是怎样去提防自己的家人,这样的后果,自然是不会好的。这也是秘密法则中传达给我们的一条重要的建议:我们在意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必须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拥有它,一定可以实现它,而不是你一定不能失去它。因为,根据我们的秘密法则,如果你总想着“不能失去”,最终的结果一定会是失去。正面的想法和负面的想法之间,就是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英国退役军官迈克·莱恩曾是一名探险队员。1976年,他随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在下山的路上,却遇上了狂风大雪,每行一步都极其艰难,最让他们害怕的是,风雪根本就没有停下的迹象。

        食品已为数不多了,如果停下来扎营休息,他们很可能在没有下山之前就会被冻死或者饿死;如果继续前行,大部分路标早已被大雪覆盖,他们可能会在暴风雪中迷路,而且每个队员身上所带的增氧设备及行李等物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情况越来越糟糕,他们即便不饿死,也会因疲劳而倒下。在整个探险队陷入迷茫的时候,迈克·莱恩率先丢弃所有的随身装备,只留下不多的食品轻装前行。

        他的这一举动几乎遭到所有队员的反对,他们认为现在离下山最快也要10天时间。这就意味着这10天里不仅不能扎营休息,还可能因缺氧而使体温下降而导致冻坏身体。那样,他们的生命将是极其危险的。而对队友的顾忌,迈克·莱恩很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必须而且只能这样做,这样的雪山天气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不会好转,再拖延下去,路标也会被全部掩埋,丢掉重物,就不允许我们再有任何幻想和杂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徒手而行,就可以提高行走速度,也许这样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最终,队员们采纳了他的意见,一路上相互鼓励,忍受疲劳和寒冷,不分昼夜前行,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而恶劣的天气,正像他所预料的那样从未好转过。

        若干年后,伦敦英国国家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到迈克·莱恩,请求他赠送任何一件与英国探险队当年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关的物品,不料收到的却是莱恩因冻坏而被截下的10个脚趾和5个右手指尖。当年的一次正确的放弃,挽救了所有队员的生命;也是由于这个选择,他们的登山装备无一保存下来,而冻坏的指尖和脚趾,却在医院截掉后留在了身边——这是博物馆收到的最奇特而又最珍贵的赠品。

        迈克·莱恩带着队员创造的生命奇迹,用了10个脚趾和5个右手指尖的代价,不过这是值得的。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困境,他们也做到了。他们心中想的是“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困境”,这与“我们一定不要死在暴风雪中”这样的消极思想是截然不一样的。

        下雨天一辆车从你身边疾驰而过,你要想的是“我要保持身上的干净”,而不是“不要把泥水溅到我身上”;春天花粉散播的季节,你要想的是“我身体很健康”,而不是“我千万不要花粉过敏”;面对老师的突然考试,你要想的是“我准备得很不错了”,而不是“我该不会刚好遗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吧”。总之,我们如果知道了有些我们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越是容易发生,那么我们就要去想一想愿意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很多时候,葬送机会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而且,让自己错失良机的是自己那些害怕失去、担心白费等的消极想法。当你将精力都集中到“我不能失去”、“我不能孤独”的时候,你吸引的却是“失去”、“孤独”这一类的东西。置身在阳光中,你会越来越温暖;但是身在泥淖之中,你只能越挣扎陷得越深!

        163.成功,是因为志在成功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也知道秘密法则的核心思想,比如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他曾说:“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身高不足160厘米的拿破仑能够成为改写欧洲历史的人物,并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正是因为他志在成功的性格。

        在不到10周岁的时候,拿破仑在家人的帮助下进了一所贵族学校。这所少年军校是法国专门培养未来军官的基地,也是贵族子弟投身军界的必经阶梯。入校学员不仅限于贵族子弟,还要有身份高贵的保荐人。拿破仑虽然是科西嘉岛上的少爷,但被同学视为“来自科西嘉的穷小子”,操着乡土口音的他,常遭那些名望贵族子弟的嘲笑和欺负。但是拿破仑没有被歧视压倒,他下定决心要在一个人少又不易被抓住的地方,把欺负他最多的人狠揍一顿。

        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午后,几个欺负他的同学迎面走来,其中一个仗着比拿破仑高出一个头,叉开两脚挡住去路,并神气活现地说:“乡巴佬,说几句科西嘉话让我们听听!”另一个忙帮腔:“要不,你学狗叫也行!”然后几个人一起哄笑。

        拿破仑没有理他们,装成绕道的样子。果然那小子却不肯罢休,立即横移脚步和伸手阻拦。这时拿破仑猛一转身,抓住那小子的领口,猛揍一拳。高个子疼得站不起来了,拿破仑一不做二不休,挥起拳头一阵猛揍,连打带踢,直到那小子趴在地上乱叫、连连求饶才罢手。

        拿破仑因打人被关了禁闭,但他很骄傲——在场的那些人没一个人敢动手帮忙,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了。

        经过这件事,拿破仑更加傲视他的同辈,性格也变得更加孤僻。课余时间,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阅读书籍上。到15岁毕业时,拿破仑由于各科成绩都特别优异,获得少年军校保送,进入位于巴黎三月校场的军官学校,开始接受第二阶段的军事教育。

        在巴黎军校,一般学生通常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通过考试,获得担任军官职务的资格,但是拿破仑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便与其他两人一起通过了军官资格考试,并在刚满16岁时成为“炮兵少尉”,就这样,他开始了戎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