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又一日,近午时。

    齐州城内。

    天空透蓝,夏风阵阵。

    远处湖上的荷花高高挺立,已绽出点点粉红。

    这是苏良来到齐州的第六日。

    作为监察御史,他来齐州不仅仅要解决底层官吏的罢事问题,还需监察百事,向朝廷汇报各种实情。

    赵祯虽说,齐州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皆可上报朝廷。

    但朝堂那群相公效率甚低,给钱都是扣扣索索,磨磨唧唧,根本指望不上。

    凡事还要靠自己。

    苏良骑马行走在齐州大街上,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与他任推官时相比。

    齐州城最大的变化,便是人流量多了一些。

    当致富不再主要依赖田地,百姓便会迅速流动起来。

    ……

    午后。

    苏良在两名皇城司吏员的护卫下,奔走在城外的官道上。

    此时,麦子已经收割。

    官道两侧除了一排排绿树外,便是满是麦茬的庄稼地。

    苏良在官道上行了半个时辰后,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他见到的商队皆是齐州本地的商队。

    城内如此,城外依旧是这样。

    有贩中药材的、有卖铁器的、还有卖绵布绢丝的布商……

    布番子上都是齐州人的标识,家家商队都雇佣着护卫。

    一路走来,七八家商队都是如此。

    苏良不由得觉得有些不正常。

    他见一个贩卖布匹的商队停在路边休息,不由得骑马奔了过去。

    此刻。

    一个身穿布衫,年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正在树荫下休息,看其穿着,应该是掌柜。

    一旁还有七八个汉子,一人守着一辆马车。

    苏良靠近时。

    那些汉子都甚是警惕地看向他。

    苏良连忙拽住马绳,道:“诸位,莫误会,我没什么恶意,我是个外地做买卖的,想来齐州做点小生意,但一路走来却发现都是齐州商人外出,而无外地商人入齐州,不知是何原因?”

    那中年人见苏良气度不凡,非齐州口音,后面跟着的两个随从也甚是英武,一看便是非富即贵,不由得笑问道:“你应该是才来京东路吧?”

    苏良点了点头。

    中年人说道:“外地商人嫌弃齐州剪径者太多,都不愿来齐州,都是我们将货送出去,然后将外地货进过来,数年来,已成惯例。”

    苏良一愣。

    “不应该啊!现在齐州还有很多剪径者吗?我听说两个月前,齐州知州曾亲自带领厢兵清剿了盗匪呀!”

    在苏良担任推官时,齐州的剪径者甚多。

    基本都是官道附近的村民,主业种地,副业打劫。

    作案时,有人蹲守放哨,有人拦路截客,不伤人,劫富不劫穷,劫民不劫官,自有一套江湖规矩。

    官府来抓,他们便朝着山林湖泽里跑,防不胜防,很难管束。

    不过,随着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到来。

    此种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