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论一州之变书》下发后,选何州变法成为了朝堂百官讨论的重点。

    有人选扬州、明州、苏州、杭州等江南富庶之地。

    有人选梧州、桂州、梅州、雷州等南境蛮荒之处。

    有人选庆州、秦州、德州、汾州等边境贫苦之州。

    还有人主张流经黄河、长江、淮河等水系的地方。

    七嘴八舌,各执一词。

    还有一些提出选琼州的的官员,那纯粹就是在捣乱。

    最后,杜衍和欧阳修拟定了三点要求。

    其一,非富裕之州。

    其二,非偏远或边境之州。

    其三,宜贫富差距较大之州。

    这三点要求出来后,可供选择的范围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三日后。

    有五州之地成为了较为合适的变法之地。

    分别是:寿州、蔡州、齐州、郑州、相州。

    这五州有两个共同点。

    其一,距离汴京皆不远;其二,皆为盛产粮食之地,贫富差距较大。

    经过两次朝会的遴选后,寿州与齐州脱颖而出。

    最后,赵祯拍板,选择了齐州。

    苏良听到变法之州确定为齐州时,只是有些高兴。

    因为齐州是他心中的第二理想型。

    第一,则是寿州。

    苏良的选择理由是,寿州比齐州富裕,变法阻力较少,且百姓较为平顺。

    不过齐州也可以,只是民风彪悍了一些。

    齐州位于京东路,临靠黄河,下辖四县。

    大宋州的级别可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中下、下数等。

    齐州属于第五等的上州。

    经济实力远逊于同在京东路的青州和郓州。

    齐州的粮食作物有麦、粟、黍、豆、稻等,其中蚕桑丝织业和中药种植业也很兴盛。

    乃是一个百姓极度依赖田地生活的地方。

    苏良在齐州待了近一年,对齐州甚是了解。

    此州最大的特点,就是民风彪悍。

    穷且好斗。

    百姓造反如同家常便饭,不服就干。

    一旦日子过不下去,要不跑进山林当盗当贼,要不直接抢夺城内富户。

    被抓后,选择当厢兵,当烦了便再逃回家。

    反复循环。

    在齐州抑制土地兼并,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变法之州已定。

    那接下来就是变法的人选了。

    主理变法之人,比变法之州的选择更重要。

    按照常规,理应选出两人,一人为知州,一人为通判。

    通判虽为知州的副职,但却拥有向皇帝直接汇报的权力。

    二者相互制衡,共理一州之事。

    赵祯对知州、通判的人选,也提出了硬性要求。

    其一,必须是进士出身。

    其二,必须有卓越政绩。

    其三,必须要有变法革新之志。

    出身优秀,能力卓越,志向高远。

    这三点,缺一不可。

    贾昌朝、王拱辰、李定三人,当日就呈上了奏疏。

    他们全都建议苏良担任齐州通判之职。

    每人的奏疏上,都对苏良大夸特夸,极尽赞美之词,且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