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皇帝并非不明事理,稍作思量之后就下旨调兵连夜赶往受灾县。开平和崇阳灾情较轻倒是可以等,三青县形势紧急是不容迟缓了。

“以太子之见,何人适合领兵?”

陆之珩道:“端信伯戚明松有救济洪灾的经验,且为人忠直行事谨慎,儿臣以为领兵者非端信伯莫属。”

“准。”皇帝应下此请,随后蓦地笑了一下,“你倒是会做人情。”

陆之珩早已习惯于皇帝时不时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慨,闻言只是低下头,接着道:“儿臣还有一请,望父皇恩准。”

“说。”

“儿臣久在宫闱熟读圣贤教诲,心中牵系天下百姓,但苦于没有机会深入民间。今日三青县受灾,距里京城不过区区三十里,儿臣愿随端信伯一同前往,为救济百姓也为父皇分忧。”

皇帝闻言笑意一滞,面上神情渐渐转为凝重:“你这身子骨,去了不知是你救百姓还是百姓救你,朕是不是还得给你配上两三个太医啊?”

陆之珩道:“灾情之后疫病横行的情况不在少数,确实应该命太医一同前去。”

皇帝语塞。

“要去就去,省的整日在御前碍眼。”



幸亏戚明松心里担心女儿的安危彻夜难眠,圣旨一到端信伯府,他便立即动身前往长安营点兵启程了。

看到太子穿着戎服腰间佩长剑,骑着一匹汗血马在城门下,似乎已经等候多时,戚明松心中一惊。太子殿下向来以一身儒雅文人气示人,很少有今日这样英武的气质。

他心中有思绪万千。

朝中能领兵的将领不少,会救灾的文官甚多,宫中传旨怎么就这么巧,令他领兵支援三青县?

傍晚时东宫的人到伯府打听过铃兰的情况,他很难不去想,这其中有太子殿下的恩情。

感激之余他又不免有些担忧,太子殿下近来身体如何?若是半道上先病倒了,他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但转念一想,太子愿意同他们这些臣下一起吃苦、心系百姓安危,足以见得殿下贤明仁义,这是靖国朝廷的幸事,也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短短一照面的工夫,戚明松的心事翻了数篇。回过神来才想起行礼请安,朝太子拱手一拜——

“臣戚明松参见太子殿下。”

“伯爷不必多礼,我等肩负重任在身,尽快赶路吧。”

“是。”

戚明松恭敬地应下,目光还是忍不住往太子身上瞟。陆之珩察觉到他的眼神,便知道是在担忧什么。

“伯爷不必担心,如今正值仲夏时节,孤身子康健不常生病。”

戚明松被看破心思稍有些尴尬,抬手挠了下耳后,随即扬鞭拍马加快了脚程。

天亮之前,支援兵力赶到三青县。此处果然受灾最为严重,众人赶到时多数地段积水没过膝盖,到现在为止天上还飘着雨,根本无法骑马行进。

戚明松与陆之珩率先下马,舍弃马匹改步行进城。县令与一众官吏亦是整宿没睡,一直奔波在各个村庄之间,带着满脸疲惫与一身狼狈来见戚明松与太子。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端信伯。”

官吏依着尊卑礼数先向太子见礼,话音刚落就听见陆之珩出言道:“此次救灾端信伯才是首领,我亦听从调遣。烦请诸位大人将受灾情况禀明伯爷,好尽快安排下去。”

县令一怔,随后恭声应下:“是。”

话音才落,一旁的县丞便上前一步,将三青县各个村落的情况详尽说明。和昨夜急报的形势差不多,最要紧的是守住滋河。

“青云山情况如何?”陆之珩忽然提出疑问,同时牵动起戚明松的心弦。

县丞愣了一下,见太子殿下和伯爷都是满脸紧张,不禁有些疑惑。青云山那一片没什么居民,就半山腰上有个道观,这有什么值得关切的?

青云观名气不小,传闻观中乾虚真人乃是吕祖亲传第十一代徒孙。但京城的贵人们多数信佛而非道,加上路途遥远,都不爱到这儿来。

“这……青云山附近百姓甚少,只有半山腰上有个道观,微臣与县令大人忙于各个村庄,还不曾查探青云山的情况。”

陆之珩见他神色惶恐,倒也没有为难他,点点头示意知晓了便不再打岔。

情况都已经了解了,戚明松简单分析一番,便对手头官兵做出了安排。三青县官员重新返回岗位,议事厅内只留戚明松与陆之珩二人。

众人回避以后,戚明松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太子殿下,臣有一事……”

陆之珩按下他的肩膀,说道:“我知道戚姑娘昨日去了青云观,伯爷必定为她担心。你身居要职势必要亲自坐镇滋河堤口,青云观那边我替你去。”

“太子殿下大恩,臣感激不尽。”戚明松感激之余,总隐隐觉得自己被算计得明明白白。

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