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阮陶当然知道,傅长歌算大孩子了。

    对!

    同府中的其他那几颗小豆芽相比!

    傅长歌今年八岁。

    她记得贺妈同她科普过。

    在这里,小孩子到七八岁就会去学堂,或者在家中上族学,这是开始正式学习的标志。

    在此之前,都算是启蒙教育阶段。

    虽然傅长歌八岁了,但侯府其他小豆芽还小。

    她也没听说有其他旁支子弟来侯府一道上学的。

    族学是要有人看着,盯着,并且投入精力去管的。

    老侯爷和杨氏都过世了,男主又在边关,侯府中老夫人自己能撑起族学的概率不大。

    所以,侯府中应当没有打算,也不准备设置族学。

    因为没有人有精力或者能力能管得过来。

    但傅长歌的娘亲是杨氏!

    杨氏在世时,一定亲自教导过傅长歌,也让傅长歌接受过启蒙教育,等到七岁之后再去的学堂。

    所以傅长歌的基础不会差。

    鸡娃嘛,哪个时代,哪个背景都有!

    尤其是身负重任的崽崽!

    眼下杨氏过世两年多,团子也都过了两岁半了。

    傅长歌这趟是回河西是说是因为外祖母想念的缘故,实则是因为她的缘故。

    照说以傅长歌的基础,即便中途学业暂停了一段时间,不久之后也能恢复和跟上。

    但昨日傅长歌是先跟着宋伯去拜祭了男主才回府中的。

    阮陶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的眼眶还是红红的。

    所以,家中应当并没有给傅长歌说起男主并没有战死边关的实情,所以傅长歌的心态一定会受影响。

    年纪大的孩子更懂事!

    不像傅四四和团子,有些时候还是迷迷糊糊的。

    不是说迷迷糊糊不好,而是不会像大孩子那样揣着心事。

    所以这段时间,她要花在傅长歌身上的精力,应当比四四和团子更多。

    首先第一步,就是摸清傅长歌的功底。

    河西杨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傅长歌耳濡目染,一定不在话下。

    可算筹未必!

    但世界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

    宇宙的尽头都是计算和分析!

    就算是诗歌和文学,也有不同的受众群体,过往靠的是流传,流传的背后也是数据支撑。